top of page

虛詞「不能觸摸的「觸感」藝術節?疫後開展有感」

作家相片: Touch ArtTouch Art

by 黃嘉瀛 | 2022-05-17

這個禮拜佈了兩個展,蓆渣價錢燒鵝味道,沒打卡位沒藝術成就(?)沒錢打廣告只好靠自己來。下雨天加上藝博週讓footstop低到冰點,先寫明天的。其實上一階段已經非常夢幻地Set了一個不是讓觀眾來看的、不能觸摸的觸感藝術節 (!) 遲遲沒寫點什麼因為覺得我知道的、關於這個展的好人好事好作品在這麼一個壓縮的狀態下勉強呈現是虧了主辦虧了藝術家;但為了宣傳藝術節的最後一個階段,也是時候重提上一階段、三月展覽時那些勞心勞力的人們。 上年十二月是小試牛刀,不是視障藝術家摸象過河而是我自己,在跟他們學習過後,心就雄起來了,覺得做到第八年了,又第二階段原定在大展場做,設下了跟藝術家們做大做多做概念的目標 (Given That 他們之前的經驗要不有感作品停留在手工藝,要不跟健視藝術家合作過也想自己做做看)

我也膽粗粗找來五個心裡默默記住、覺得會有花火的健視藝術家一起來玩,感謝十位藝術家的信任,作品都非常好,可是遇上劇變的疫情,展覽計劃反來覆去,苦了同事也苦了藝術家。展,還是得做,這樣才可以完成「計劃」取得資助,所以我們回到基地把作品都佈好,有緣的就摸到,摸不到就看片/聽導賞吧。 網上導賞片段剪成了,同事以為有稿子排練好的,沒想到真的是一Take過想到就講,這是因為我們都記住了每一位藝術家、每一件作品的好,當然倒背如流,而且還約來了朱彥龢(龢wo4)和張啟富(富哥)來一次「前衛的」(對於富哥來說) Sound Art Jaming,他們兩位的作品和互動都非常好看。富哥就是上次做巴士號碼牌的視障藝術家,後來還把作品品延伸成工作坊,把日常發明的工具發揚光大,另文再敍。從第一次展覽知曉富哥喜歡聽收音機、音樂,將現成物湊成藝術品時也著重其發出的聲音,「觸碰」這動作除了會產生「觸感」,本質上也有產出「聲音」,無論大細聲,只論有沒有用心聽,所以我第一時間就想在一定要在這階段找個聲音藝術家參與。之前在富利來Sound Pocket的展覽和黃衍仁的《半空的笑》認識了朱彥龢,也跟不同人聊過他的作品,直接就找他,他也坦白說沒做過放在展場裡長展的作品,後來多談了一些這展覽的Agenda、場地、想試驗的東西,他就自動波的做起來了。由於我想推導賞片的View Rate,讚的部份基本上都留在裡面,可以看看去 (笑) 另一位我立刻就想邀請的是朱凱丁。之前在評Para/Site NoExit Grant時她的作品集緊緊抓住了我的心 (示愛) 可能是個人口味喜歡圓形和球體 (不要想歪啊) 事實上陶瓷就是觸感藝術,有說視障人士掌控要搓捏的媒材比健視的人更靈活有神,陶瓷在手的溫感也是無可取代的感官經驗。這次朱凱丁做的銜尾圓環系列,物理展示了宇宙間常見、卻又抽象無比的無限循環概念,內裡包含的能量和想像空間比多重宇宙有過之而無不及。看著皮蛋(張運澄,另一視障藝術家)把她的作品用雙手來回撫掃,就是看著一個人,跨維度跨時間性地,把整個宇宙捧在手心。然後這也激發了皮蛋在這次展覽中用陶瓷創作對大澳的印象,很是令人感動。我沒誇張,大家看看片子,就知龍與鳳。 當我跟人說,要找謝斐做展時,不瞞大家說,很多人都表要懷疑,謝斐不要介意,因為我也是過來人,明白被人質疑嫌棄的哀。我中三就認識謝斐了,他的文字、思維是一貫的有意思,感覺他是真的概念性Conceptual,最Conceptual的是譬如說我看他在星期日明報做的一些空想、或是忽發其想的遊擊作品都很好玩,好看得甚至不需要把作品做出來。視障人士「看」視覺藝術時也是這種狀態,基本上這個社會都指意他們自己去「腦補」個世界出來的,在此層面,謝斐的作品就跟這點非常契合。的而且確,謝斐交出的作品,對準了策展的中心思想:疫情下的日常荒謬,傷健人士讀著是很有感受的,我們不要覺得作品畫面不Grand不當代就沒價值,這世界就是有很多根本不在你腦海的人默默地珍視別人的同理觀察和同仇敵愾。謝斐作品非常Conceptual的Concept就有待大家看片分曉了。 叨一下光,勞麗麗在歌德學院的個展要開了,在籌備我們的作品時其實她也埋頭苦幹著自己的展覽,也在經歷她個人的艱難,大概好的藝術家就是有這份能耐的,畀著我一早就躺平了。為了不煩她,我大膽提出用她的錄像作品做個控訴,幾乎是對坊間Museum、Gallery和藝術空間發的地圖炮,這完全是我個人怨婦化身,總是想找過好日子的勢力出氣,拉了她落水,幸好展覽沒人看,控訴都成獅子舔春袋,自己的Post自己Like,為自己添光環而已。如果大家想別花生批評一番,歡迎去看短片(笑) 最後一位我覺得是最保險的選擇(逃)完全是自肥私心,個人很喜歡的一組作品。簡佩欣是上年浸大視藝新鮮畢業的藝術家,看畢業展時我已經偷偷地抄了牌。很多人以為做紙糊很容易,可是跟烹飪一樣,越簡單的菜越難煮得精。紙糊是觸感藝術中,非常重要又歷久常新的媒體,甚至放諸全球,對很多視障人士來說,紙糊就是藝術創作的大門、起點,這是我在做展覽之前參加CCCD的工作坊,還有跟他們一起翻著研讀前十幾年觸感藝術節的文獻和與各國視障藝術家交流的紀錄後,才知曉的。佩欣的作品,能看的人當然能享受著視覺的愉悅,對視障人士來說這些抽像的圖形卻是他們對這世界具體的理解,也肯定了紙糊藝術是Decent的藝術品,不管有視力沒視力,好的作品就是好的作品。 關於這點,盧勁池也算代言人,這裡的不說太多視障藝術家的作品,因為這次五月的展覽放的就是他們在做了一整年觸感藝術節的小總結,你明天來現場,除了可以聽到CCCD主席陳彥璘、盧和我搵交拗的Juicy控訴現場,我也會親自的告訴你,每一位藝術家,在這2021-2022年間,每年、每月、每日的所思所感,以及在藝術創作些展現出的微細轉化和反響。 第八屆觸感藝術節網上展覽II「每月」網上導賞 https://www.cccdta.com/exhibitioniitour

/展覽《每年》/ 日期: 12/05/2022 - 25/05/2022 開放時間: 星期一至日 12:00-19:00 開幕導賞: 14/05/2022 (六) 14:30-15:00 地點: 石硤尾白田街30號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L205社區文化發展中心-觸感藝術空間

第八屆觸感藝術節第一階段展覽《每日》闡述視障朋友的日常百態,第二階段展覽《每月》加入健視藝術家一起探討疫情下的生活觸感。藝術節來到第三階段《每年》,則著力綜合歷位視障藝術家過往一年的藝術創作和交流後的感想和反思。 最近有人問:「電視劇本有盲人角色,難道真的要找盲人來演?」簡單一個問題正好作是次展覽的前導問題。由自身最微細的日常生活觀察出發,推展至思考與身邊事物和其他人的共存方式,《每年》希望能更宏觀地展示視障人士身處社會當中所經歷的種種被代言、被定型、被排拒、被忽略、被理所當然,以及反之而來,視障人士所特有的出塵「眼光」,細挑側看許多社會和生活中或約定俗成、或細微如塵,而然無人反嚮的美好和荒謬。 細思觸感本質,同理實無殘健之分。第八屆觸感藝術節誠邀各位將在此計劃中的所看所感,身體力行帶到每年、每月、每日與人的互動之中,促進同感、共融。


https://p-articles.com/works/2967.html


44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